2023年12月8日,由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海南法学会主办,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承办,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三亚学院协办,海南云常律师事务所等支持的海南特色涉外法治人才体系建设 —— 第十六届“WTO 法与中国论坛”分论坛暨第三届三亚国际商事调解论坛在三亚成功举办,该单元围绕“海南特色涉外法治人才体系建设”主题展开。
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邀请了省市职能部门的领导及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100余人共同参会。论坛得到三亚市司法局、海南云常律师事务所、北京金台(海口)律师事务所、三亚九龙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以下排序按照发言顺序)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赵宏瑞
由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赵宏瑞主持开幕式,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在会上指出,要明确涉外法治人才的概念、强调建设海南自贸港特色涉外法治人才体系至关重要。并表示第十六届“WTO法与中国论坛”分论坛暨第三届三亚国际商事调解论坛以“海南特色涉外法治人才体系建设”为主题是极其重要的,也希望本次来参加第三届三亚国际商事调解论坛的各位嘉宾给予更加现实的高见和指导。
三亚市司法局局长杨安豪
三亚市司法局局长杨安豪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建设和培养极其重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要,是涉外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还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一大批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他表示,近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建设也进行了相关探索,并取得有效成果。2019年10月1日,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允许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本经济特区的律师事务所实行协议联营,自贸港也先后设立了第一、第二涉外民商事法庭、海南国际仲裁院、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并开展多项涉外业务交流活动。他表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由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承办的海南特色涉外法治人才体系建设论坛,聚各方人才于此,分享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他希望结合海南特色,培养出更多的涉外法治人才,为海南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最后,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雪涛
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雪涛指出,对于人民法院而言,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法治队伍必不可少。他针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用四点思考展开了阐述:第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基础。第二,法律英语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极其重要,其分别体现在立法、行政执法、海上执法、涉外司法、涉外法律服务、外交等方面,应加大高层次人才英语培训力度,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外语研究素养。第三,他展示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应当重视的几组关系,并分析了语言素养和法律素养在处理好国内法、国际法、英美法及其他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关系。第四,对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海南法院的实践问题及思考,他表示会继续整合实践实训资源,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实战能力,并建设长期继续教育机制,锻造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海南云常律所主任汪印琪
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长、海南云常律所主任汪印琪对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表达了感谢,调解中心于第十六届“WTO法与中国论坛”暨2023年WTO法学术年会上开展了第三届三亚国际商事调解论坛,并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第一,要结合实际去建设队伍,将本地实际情况与国际经贸最高标准规则接轨,应“以老带新”传帮带,“以新促老”共提高,发扬工匠精神,并表示调解中心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调解员队伍,聘请了多名国内外行业资深专家、企业家、退休公务人员、律师、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以及其他社会贤达。第二,应坚持以人才引领发展,对照更高标准,预留人才空间,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注入高端力量。第三,应强基提能,打好队伍建设“组合拳”,吸纳三亚涉外律师队伍加入调解员队伍。第四,他表示调解中心结合了欧美、新加坡和香港体系,打造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为化解商事争议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他表示很荣幸能在今天与WTO法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海南建亚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华阳
海南建亚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华阳指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应坚持本土化和专业化。海南自贸港作为未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交汇点,既需要能够运用涉外法的人才,又需要懂得国内法和国外法的人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逐步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建设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加大涉外法律服务政策扶持力度。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凤宁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凤宁指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明确指导思想与原则,探索本科双学位,联合学士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的培养模式。确定海南自贸港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规划,即形成一个海南自贸港高校涉外法治教育规划。围绕海南的综合管理建设,坚持以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深化协同育人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特色发展为重点,提高涉外法治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打造一支植根海南又有国际视野、既通晓国际法规则又专长于海南自贸港涉外法务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三亚学院教授魏森
三亚学院教授魏森提出三点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思考,第一点是要送出去,即通过到知名国际机构学习收获经验;第二点要引进来;第三点要坚持自主培养。我们要适时从境外吸引一批懂得涉外法治、能够娴熟运用涉外规则的国际人才,如国际知名法官、律师、教授学者等,落实涉外法治人才复合实践路径,要在充分挖掘省内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将国外法学院校、政府涉外法治实务部门、涉外法律机构等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实践基地。同时,选派德才兼备的优秀老师到国外高校、国际机构访学、挂职、交流,通过师资进修、境外法学院联合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涉外法治人才的师资水平,从而提高涉外法治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刘大成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刘大成表示人才建设是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境外顶尖法律机构和专业人才,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加大在人才落户、未成年子女入学、住房以及税费优惠、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力度,加快引进若干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裁、调解等领域境外法律专家来海南工作。还要发挥好海南国际仲裁院等具有数量庞大的境外仲裁员等法律资源优势,在外国法查明、案件送达、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要扎实做好本土法治人才培养,引导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与境内外知名法学院校、国际组织等共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开展调研座谈、友好互访、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审判、仲裁、调解等领域工作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
海南自贸区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平
海南自贸区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平指出,德航集团作为内外贸兼容的企业,涉外法治人才非常欠缺,要通过涉外法治人才的引入满足外资企业在自贸港的投资等法治服务需求。他表示,涉外企业和涉外贸易涉及大量合同以及可能会遇到纠纷,涉外法律服务需求非常大,类似的企业后续会更多,希望能够依托法学会相应的人才和体系为更多的海南自贸港企业提供专业支撑。
阿里巴巴国际站海南区域运营总监潘裕灵
阿里巴巴国际站海南区域运营总监潘裕灵介绍了阿里国际站的情况,指出目前企业面临的常见法律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交付问题、贸易限制和出口管制、产品合规性、支付风险、合同纠纷。就这些法律问题的如何解决,潘总监向与会代表交流了目前的实践与思考应注重工作人员实际操作的培训、产学合作更紧密、国际化视野的提升、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她提倡与法学院校、法律服务机构等建立更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鼓励法务人才不仅了解国内的法律法规,也要对国际的商事法律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开创新的局面,为海南自贸港和全球的贸易繁荣贡献力量。
三亚九龙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汤俊
三亚九龙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汤俊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如何开展跨境贸易队伍能力提升,表示公司重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当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海南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各类企业在面对和思考如何开展跨境高级队伍的困境与挑战。本公司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认识到法律人才,尤其是涉外法律人才对日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深刻体悟到当下涉外法律服务于涉外法律人才的迫切需要与现实要求。坚信通过各方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将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及应用指明一个宽广大道,为中国特色海南自由贸易港作出贡献。
新西兰旅游商务公司、新西兰中国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陈运召
新西兰旅游商务公司、新西兰中国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陈运召指出自贸港面向世界开放,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并表示将积极推进新西兰优秀律师事务所到海南设立办事处。在海南设一个新西兰律师事务所办事处是他对家乡建设的一个贡献,希望海南自贸港在未来的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在前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范晓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范晓波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设立情况、学术交流方面的成就、学院工作重心及特色。她表示,国际法学院在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大研究所的基础上,以高水平智库建设为引导,设立了国际法治研究院、仲裁研究院、法治与全球治理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研究基地——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等研究基地;在学术交流层面,学院一直以培养一流的涉外国际法治人才为工作的重心,秉承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为主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学校“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践行崇德向善、遵法守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学知识教学工作;学院基于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完善的学科布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涉外法治人才,也将继续与各位一起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涉外法治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室主任、教授刘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法室主任、教授刘敬东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走出去。第二要请进来,利用旅游胜地优势,引进国际司法机构、国际仲裁机构的人才。最后一点是要扎下去,扎实深入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处长齐倩倩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处长齐倩倩指出,由教育部牵头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基地,要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放进涉外体系当中去,配合自贸港的相关政策出台人才培养措施机制,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操基地,海南自贸港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红利培养法治人才:涉外仲裁人员培养委员会等在海南自贸港的设立要体现海南特色自贸港,创新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2月印发的文件,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外,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在会上与WTO法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由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副理事长李新华颁发第三届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年度“最佳调解案例”奖,获奖者分别是调解员韩永调解的“票据追索权纠纷”案和邓勇波调解的“侵权赔偿纠纷(涉外旅游)”案。最后,由三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副理事长李矗龙为调解员代表发放调解费。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文:纪娇茹、王夏梅、叶荣佳)